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资讯-详情

mg3通用机枪(mg3通用机枪图片)

编辑:中华游戏网来源:互联网整理更新时间:2023-08-16 02:15:04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mg3通用机枪,以下6个关于mg3通用机枪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德国MG3通用机枪
  •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介绍
  • 做为空投武器的MG3轻机枪,到底有多好用?
  • MG3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MG3通用机枪
  • 二战后的MG3机枪
  • 德国MG3通用机枪

    德国MG3通用机枪

    MG3通用机枪于1969年在德军服役,由于该枪性能优良,所以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其他国家军队中看到它的身影。

    基本参数

    制造商:巴基斯坦军械厂等

    口径:7.62毫米

    全长:1225毫米

    枪管长:565毫米

    空枪重量:11.5千克

    有效射程:1200米

    射速:1150发/分

    弹容量:50/100发

    研发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MG42通用机枪的基础上研发了MG1通用机枪,并于1959年开始生产。随后,德国枪械设计师对MG1通用机枪进行了改良,并命名为MG2通用机枪。1968年,设计师又在MG2通用机枪的基础上做了少许改进,并命名为MG3通用机枪。

    性能解析

    MG3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原理,中间零件闭锁机构。该枪的瞄准装置有地面瞄准具和高射瞄准具两种,地面瞄准具由U型缺口照门和准星组成,高射瞄准具则是由同心环状的前照准器和位于表尺左侧的后照准器组成。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介绍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式机枪。该枪是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由MG42式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制式弹而成。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定为MG42/59式。联邦国防军称它为MG1式,后来加以改进,定为MG2式,1968年又进行改进,定为MG3式,同时正式列装军队。

    做为空投武器的MG3轻机枪,到底有多好用?

    首先是MG3速度快,稳定性强。的990模式(990m/s)让机枪地位上升,990的射速使这把枪又快又准。缺点是75发子弹不够用,新手不适合站压。990MG3的站立压力有点不稳定。MG3的第一种模式,660模式(660m/s),75发MG3的660模式,具有弹道密集,易压枪的优势。如果新手拿到MG3,可以先试试这个模式。

    其次是MG3型7.62毫米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型机枪。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该枪由MG42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子弹。型号定为MG42/59。德国联邦国防军称其为MG1型,后来改进并指定为MG2型。

    再者MG3轻机枪作为新武器,填装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机能很好。只能在投递箱中领取,MG3轻机枪使用7.62MM子弹,弹容量75发。自带三脚架,躺下后拍摄会更稳定。MG3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装填速度慢。MG3的装填时间接近8秒,所以特种部队在装填和寻找掩护时要更加小心。配件方面,MG3轻机枪只能安装一个瞄准镜(最高可达6倍瞄准镜),枪本身有两种全自动射击模式,可以动态调整660或990射速模式。

    要知道的是它采用短枪管后坐力的工作原理,中部锁定。射击时可以借助枪口助推器加速枪管后坐力。通过关闭或打开螺栓中的锁定滚轮来实现打开和关闭。当枪管和枪机反冲时,机匣上设置板的解锁斜面迫使锁定滚轮向内移动。此时滚轮挤压枪机中的楔形铁前端,使机体加速后坐力,直至滚轮两端脱离锁紧支撑面,实现枪机解锁。

    MG3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射速高、火力强,是联邦德国MG3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的主要特点。它的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300发,其火力相当于两挺美国M60通用机枪。这种枪在高速射击时更换枪管方便,借助一种特殊机械,6分钟即可将枪管更换完毕。

    MG3通用机枪

    MG42通用机枪 1930年代中期德国军队采用的MG34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现代通用机枪。由于采用弹链供弹和快速更换枪管的能力,使MG34的持续火力比BAR或ZB26等轻机枪要强,而重量则比其他火力持续性能差不多的重机枪(如马克沁、维克斯等)要轻得多。虽然MG34的性能表现得很好,但也有其缺点,就是对灰尘较敏感,尤其在泥泞和严寒的东线,此外MG34的生产成本也太高,耗时长,即使工厂开足马力也无法满足战争扩大的迫切需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国防军在1937年举行了一个取代MG34的竞标项目,有三家公司参与其中,分别为:德贝尔恩的约翰奈斯-格罗斯富斯(Metall-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G),瑟默达的莱茵金属-博尔西希(Rheinmetall-Borsig),和爱尔福特的斯坦伯格股份公司(Stübgen)。在1939年,一个委员会选中了格罗斯富斯研制的MG39原型作进一步的研制,格罗斯富斯公司提交的方案采用枪管短后坐操作和滚柱闭锁枪机,基本上是立足于MG34进行大幅度的改进,而另外两个竞争方案则采用导气式装置的新设计。 有趣的是,格罗斯富斯公司以前并没有生产轻武器的经验,其专业是在冲压钢(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钣金提灯),负责带领该公司设计小组的格鲁纳(Gruner,有些资料写成是格鲁诺夫Grunow据说是错的)也只是冲压技术专家,擅长的技术是大规模生产,他和他手下的一批工程师在负责该项目时对机枪还一无所知。接下这个项目后,格鲁纳便到军队中与机枪手进行言谈,熟悉机枪的特点和效用,积极寻求来自士兵们的建议。最后,他利用了毛瑟兵工厂设计的枪机系统(据说这种机构的真正首创者是波兰人埃德华·斯特克),并纳入了他从军队机枪手中得到的意见,和吸取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完成了设计工作。 格鲁纳的MG39原型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点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只要75个工时就能完成,而MG34则要用150个工时(减少50%);MG39的生产成本降低到250马克,而MG34则是327马克(减少24%)。MG39的基本操作和MG34也是很相近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惯MG34的士兵能迅速习惯新的机枪。除了许多细节上的改变外,MG39最大的重大变化就是取消了鞍形弹鼓供弹的功能,使该武器只能使用弹链供弹,此外又简化了开放式瞄具的设计。虽然生产加工的要求降低了,但在试验中MG39的可靠性也比MG34要好。 在1941年完成了试验和评估工作后,便进行了大约1500挺的小批量生产和部队试用。军方在1942年决定正式采用该枪,并使该枪投产,于是最终的MG39/41生产型被重新命名为MG42。由于战争的扩大急需大量机枪,因此获得MG42生产合同的有格罗斯富斯公司、毛瑟兵工厂、古斯特洛夫工厂和其他一些工厂。到二战结束时,MG42一共生产了超过400,000挺。 MG42枪的最大的特点是其相对较高的射速,约每分钟1200发(有资料提到德国二战时期的一些手册标明射速为1500发/分,相当于每秒钟能打出25发),是英国维克斯机枪和美国勃朗宁的600发/分的两倍。采用如此高的射速,是根据以前的实验和战场经验得出的结论,有人认为由于一名射手在转瞬间内很难打中一名敌人,必须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发射更多的子弹来增加命中机会。这样的原则通常应用于航空机枪或高射机枪上,但缺点是弹药消耗过快,而且由于MG42采用比MG34更轻薄的枪管(为了减轻重量),因此枪管升温的问题更是严重。 虽然熟练的射手更换枪管更换只需要几秒便可完成,但还是因此而降低了火力持续能力。所以德国陆军手册禁止用连续不断的点射打出超过250发弹,并列明实际射速不应超过每分钟300~350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枪膛磨损和过热的问题。虽然采用直枪托避免产生偏转力矩,但由于高射速产生的后坐力也导致射击时振动过大,加上瞄准基线较短,所以MG42在远距离上的精度比不上MG34,甚至还比不上重型的MG08马克沁机枪。然而,这样的高射速还是让MG42成为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可怕的火力压制武器。 由于如此高的射速使人类耳朵无法辨别出射击中的单发子弹声音,所以枪声听起来好像撕布声,苏联士兵形象地称其为“撕裂油布声”,其他的绰号还有“希特勒的圆锯”(Hitler's buzzsaw),或更粗俗的“希特勒的拉链”(Hitler's zipper)。德国士兵则称之为“希特勒的电锯”或“骨锯”。该枪是有时被英国士兵称为“斯潘德”(Spandau)。鉴于如此独特和可怕的射速,美国军队专门拍摄了相关的军教影片,以减少士兵在战场上面对该枪时的心理压力。美军和英军都有专门针对在MG42火力下寻找掩体、利用更换枪管的间隙移动到攻击位置等专门训练。 MG42的原理和MG34基本相同,也是采用枪管短后座,枪口有助退器,利用火药气体来加速枪管后座。不过MG42的枪机采用滚柱闭锁式和开膛待击,枪机组由枪机头、两根滚柱、击锤套、枪机体和一个大的复进簧组成。当枪管和枪机后坐时,机匣上的定形板开锁斜面迫使闭锁滚柱向内靠拢,此时,滚柱挤压枪机内楔铁前部,使机体加速后坐,直到滚柱两端脱离闭锁支承面,实现枪机开锁。 闭锁时,当机头进入节套、即将复进到位时,楔铁前部斜面使滚柱向外运动进入节套内的闭锁槽内,实现闭锁。枪管复进装置兼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机匣和枪管护筒是一个整体,由一块钢材经挤压、切削和冲压成形,然后焊接和铆接,最后形成一个矩形截面的长形枪身。前部为枪管护筒,有一些椭圆形散热阤,右侧有一个长形开槽用于拆卸枪管。 拆卸枪管时,只需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射手可抓住枪管尾端直接把枪管从枪管护套中拉出来。新枪管插入后关闭盖环和卡笋就可以了。整个更换枪管的动作过程很简单,训练有素的射手只要几秒就能完成,但缺点是灼热的枪管必须戴上石棉手套才能拉出。该枪只能使用弹链供弹。供弹方向是从左向右,单程供弹。受弹器改进自MG34,特别是增加了两个拨弹齿,这对于保证弹链可靠地高速运动时很重要。弹链也与MG34相同,以50发不可散弹链为一个基本单位,但数条弹链可连接在一起。MG42同样可使用MG34的“Gurttrommel”50发鼓形弹链盒。 MG42只能全自动射击。由于武器的射速高,极难控制出单发,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射手每次短点射至少也要打出3发。握把上方有一个按钮式的手动保险,横穿枪机。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与枪机组各自独立(射击时不移动)。作为轻机枪使用时,连同两脚架在内的MG42重11.6kg,比MG34稍轻。两脚架的用法与MG34相同,可安装在枪口下或枪的重心位置。新研制的Lafette-42三脚架自重20.5kg,通常都安装有望远式瞄准镜以提供间接火力。 一个MG42标准机枪组成员需要6个人才能维持,包括:机枪指挥员,1号负责射击,2号负责携带三脚架,3、4、5号负责携带弹药、后备枪管、挖壕工具和其他物件。为了保护指挥员,1号、2号配备有手枪,其余三人携带K98k。但在实际使用中,许多战斗部队把MG42的机枪组成员减少到只有3人:射手,副射手(携带枪管和负责装填)和观瞄手,有时甚至连观瞄手都省去,让副射手兼任此职。由于MG42的弹药消耗惊人,因此凡是在作战中和MG42机枪组靠得近的士兵都有义务为机枪携带弹药。 1944年,严重的物资短缺导致第三帝国赶紧研制新的型号,MG42V(或MG45)采用不同的动作机构,枪管短后坐和滚柱闭锁被改为滚柱延迟开锁,材料上使用质量较差的钢材,重量也降低到只有9公斤。MG42V在1944年6月第一次试验,但研制进程被拖延,最终只生产了10挺样枪。MG42V的射击试验打了12万发,射速大约每分钟1350发。MG42V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后研制的滚柱延迟后坐系统,包括STG45、西班牙的CETME步枪和HK G3步枪的设计,所以MG42V/MG45应该被视为不同于MG42的枪型。 在战争期间美国军方试图仿制MG42,新型号改为.30-06口径。萨吉诺舵机公司生产了一个原理样机命名为T24机枪。但是,该原型存在着设计缺陷,由于该弹的能量对于枪的机构来说可能过于强大,于是该项目被放弃。MG42经过小的修改产生了MG42/59和MG3,这现代德国军队主要的通用机枪。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也采用了MG3,它仍在服役。其弹链供弹机构被M60机枪所采用。击发机构被FN MAG所采用,而供弹机构也与之相似。 战后的南斯拉夫完全仿制了MG42,命名为M53机枪,口径仍然为7.92×57mm,只是射速稍低。M53机枪在巴尔干的冲突中还在使用,有一些M53出口到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仍被使用。

    二战后的MG3机枪

    二战后的MG3机枪

    二战时期,MG42通用机枪,在突尼斯战役中,以其强大迅猛的火力,打得刚参与战争不久的某国大兵怀疑人生,很多人患生了战争厌恶症,“电锯”绰号就是某国大兵率先叫出来的,至此MG42通用机枪名闻天下,成了步兵手中的强有力武器。

    旷日持久的二战终于结束了,军工在MG42通用机枪的基础上,将其改成了MG3机枪,只是口径由7.92毫米改成了标准的7.62毫米,该枪成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制式装备。

    MG3机枪在局部战争中,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性能也相当令军方满意,与比FN、PKM通用机枪,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全枪与原来的MG42通用机枪有很高的零件通用性,采用双程输弹、单程进弹的弹链式供弹机构,枪长1.255米,射速700-1200发/分。

    MG3机枪动作可靠,火力猛,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等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所以成本较低,至今仍然是装甲战斗车辆及其他军用车辆的主要车载机枪,亦是步兵的班、排用机枪。

    MG3机枪,除了口径和MG42不一样外,其余都和MG42相仿,是一支经过二战实战洗礼的好枪,可靠性和杀伤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机枪,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mg3通用机枪(mg3通用机枪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D相关下载
    A相关文章
    Z最新资讯更多+
    热门文章更多+
    近期大作更多+
    热门合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