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攻略-详情

赤壁地图(赤壁地图全景)

编辑:中华游戏网来源:互联网整理更新时间:2023-06-12 01:39:16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赤壁地图,以下6个关于赤壁地图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地图上的两个赤壁在什么地方?
  • 三国赤壁在哪
  • 赤壁在哪?赤壁怎么走?(地图)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地点到底是哪里?
  • 赤壁之战详细
  • 赤壁在哪里
  • 地图上的两个赤壁在什么地方?

    蒲坼赤壁

    孙权与刘备联盟,利用火功之计,大败强大的曹军于长江赤壁,史称赤壁之战。这赤壁按历史记载,当在湖北蒲坼市无疑。然而,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不知何故,只用一词一赋,在含糊其辞之间,将这历史的古战场极其轻松地搬到了同属湖北的黄州。自此,湖北长江段便出现了两个赤壁。看来,这错改历史的事情也并非只是出现在市场经济时期。这无需考证的史实,后来人们居然煞有介事地将这两个赤壁分为“文”、“武”两个赤壁。

    黄冈赤壁

    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断岸临江,崖石赭赤,屹立如壁,故称赤壁。素有“ 风景如画”之美誉。据考,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故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 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金口赤壁

    金口那个赤壁叫金鸡头,有金色沙洲,谓之金鸡看玉米。有驻军而不得入内。中山舰便沉于此.

    文武赤壁

    文赤壁位于黄州,是因苏东坡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著名;武赤壁位于赤壁市(原蒲圻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遗址。文赤壁地处古城黄州西北汉川门外,玉屏山、龙王山、聚宝山紧护其东北,长江环绕其西南。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此写了传颂千古的前后《赤壁赋》,而命名为“东坡赤壁”或“文赤壁”。这里的风景名胜令游人赞叹不已,其珍贵之处是那琳琅满目的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碑刻。苏东坡的《景苏园贴》碑刻,其字如江河流泻,是苏轼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人称为“国中之宝”,书法评论家认为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相媲美,被世人推崇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嵌于坡仙亭内的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字笔势苍劲,如暴风骤雨,飞动圆转,与其词章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碑阁内还有苏轼手书的《赤壁赋》石刻,历代书法鉴赏家对此评价极高。这里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月梅》画面,由半镰新月和一枝老梅组成,老梅虬枝苍劲,嫩枝秀逸,花蕊初叶,于清凄中露出一缕新机。《寿星》画面,以“德、寿、殿、宝”四字组成,作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据说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一幅人物漫画。黄州赤壁除苏轼书画碑刻之外,明代郭凤仪于嘉靖年问所画的《东坡老梅》,也极为珍贵。

    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陆水由其东注入长江。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遗址是由三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这三座小山起伏相连苍翠如海,再加上亭台楼阁错落地隐现于其间,景色益显秀美。其主要景点有赤壁摩崖、拜风台、凤雏庵和翼江亭等。赤壁山的西南临江处,岩斜亘300余米,怪石嶙峋,汹涌的江水直扑断崖,卷起千堆雪,声如巨雷。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故留下众多书法。赤壁矶头的断崖上刻有“赤壁”两个楷书大字,二字的近旁,还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画像石刻。南屏山顶的拜风台,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遗址。金鸾山腰的凤雏庵,相传庞统曾隐居于此。原庵早废,今庵乃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庵内主室所供奉的庞统塑像,庄严刚毅,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庵四面苍苔布绿,曲径藏幽,古树垂荫,百鸟飞呜,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赤壁山顶的翼江亭,传为诸葛亮、周瑜在赤壁之战时观望曹营的遗址。亭为后人所建。

    三国赤壁在哪

    问题一:三国古赤壁在哪里? 赤壁之谜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描绘赤壁之战的诗句。 据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亲率2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与刘备联合作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军。其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倾之,烟焰张天,人马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这次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智取强敌,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著名的战场,自然是文人雅士们吟咏感怀的对象。然而怪的是,古战场赤壁的具 *** 置,竟也众说纷纭。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题为《赤壁》的绝句,是作者把黄冈(古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视为古战场而写的。北宋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也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在这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后人因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然而谁都知道这里不是真正的古战场。因为赤鼻矶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与史书所载不符。那么,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在哪儿呢?对此,也是有争议的。 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这种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另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应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著的《资治通鉴》也主是说。 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人匀认为,“蒲圻县西北”说较为可信。这不仅因为《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和更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而且因为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从而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 据南朝盛宏之《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南宋诗人谢枋得在《赤壁诗序》中说:”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访问父老曰:“乌林有烈火岗,上有周公瑾庙地今士人耕地得箭镞,长尺余,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军处无疑。” 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一件,同时还发现东汉五铢钱和规矩星纹铜镜,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发掘出东吴都尉武官陈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铜弩机,上有射程表尺,有铭文,还出土钢剑一柄、草叶纹镜一面,“......>> 问题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三: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 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 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 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 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1987年,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一件、东汉五铢钱和规矩星纹铜镜、东吴都尉武官陈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铜弩机,上有射程表尺,有铭文,还出土钢剑一柄、草叶纹镜一面,“大泉当千”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四: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哪? 赤壁之战地点不确定,根据古书有两种说法!嘉鱼和蒲圻 蒲圻说 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了这一学说。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连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铜马镫、“建安八年”(203年)字样的瓦砚,1976年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汉朝带钩,1987年开探的墓室中诸葛亮设计的铜弩机、东汉通行的五铢钱等等。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 嘉鱼说 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问题五:三国里的赤壁之战是在哪个地点?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孙刘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约160,000 约50,000 问题六: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在那个地方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东汉末年,三国演义中的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 问题七: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八: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1、位置  位于蒲圻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陆水由其东注入长江。 2、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在哪?赤壁怎么走?(地图)

    赤壁,在湖北省的南部,与湖北荆州隔江相望,有湖北的南大门之称,通高铁,距离武汉高铁只有半小时车程,普通火车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可以在武汉的宏基客运站坐客车到赤壁,车程三小时。可以通过12306网上购票,就近的火车站坐火车到赤壁。赤壁这几年发展迅速,景点也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赤壁古战场,还有玄素洞,清明古街,万亩茶园。赤壁人民欢迎您!

    赤壁和武汉的相对位置

    背景知识:

    赤壁市古称蒲圻市,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置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蒲圻县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辖地有15个镇,4个街道,2个国有林、茶场。15个镇中的赤壁镇就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现在已经修葺为景区。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地点到底是哪里?

    1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而《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体在哪个位置呢?它与乌林的关系如何?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这里的“西破”与周瑜传的“逆”是一个解释。

    如果《江表传》所记载是事实,那么蒲圻赤壁做为赤壁之战的地点确实是最符合历史记载。

    至于其他的“赤壁”从地或记载上都有难以解释的地方,由于争论太大,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2张憙救合肥是在赤壁战前还是战后?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

    根据《曹操传》是孙权先攻合肥再发生的赤壁之战。

    《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根据孙权传是成了赤壁战后孙权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陈寿记错了?后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三国志》的本纪是曹操,看《三国志》的人要想看时间,一定先看本纪,其他的传记一律向它看齐。本着这个原则,曹操本纪在时间上是绝对严格的,否则整部书的时间顺序就会很乱,《三国志》能被称作良史自然也具备这个条件。

    也就是,孙权在赤壁战前攻合肥是肯定的,虽然《孙权传》是在赤壁战后才说“权自率众围合肥”,但它的时间观念与曹操本纪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说明其战斗持续的时间还不短,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赤壁战前,只是着重描写赤壁之战才放在后面来说。

    只是这样理解还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张憙被派遣在《曹操传》和《孙权传》的记述又产生了矛盾。

    按《曹操传》则张憙是在赤壁战前被派,按《孙权传》是在之后。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本纪》为尊来理解,那么陈寿关于这段记载就是失败的,因为孙权传的存在完全成了误导。

    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记载说:“遇疾疫……颇复疾疫”,则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规模爆发之后才派的张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综上所述,孙权攻合肥确实是在赤壁战前,张喜被派遣救援则是在赤壁战后。这样理解则既可以说通《曹操本纪》,又能兼顾《孙权传》。

    而且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孙权攻合肥应该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很近的时间,甚至是同时,否则曹操不会在赤壁败后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另外,这就能解释《江表传》记载的那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剩余的吴军部队的动向。

    当然,如果您理解是陈寿老先生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下的一个谜团,或者是传抄过程中的误传,那也无不可。

    赤壁之战详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1][2]

    赤壁之战 - 战役过程

    赤壁之战战前形势图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决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 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赤壁之战地图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 - 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时的地图在夏口,诸葛亮自荐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向孙权求救。诸葛亮到达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将法游说孙权,孙权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不能匹敌,于是诸葛亮先说明刘备的军力:“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然后分析出曹操的败处: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肯定可以取胜,并明示而后三分天下,与吴打曹的形势,孙权于是立即答应,派周瑜、程普前往帮助刘备。不过,当时曹操形势甚盛,以张昭为代表的东吴群臣主张投降,认为曹操是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势力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又曹操送来劝降书,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恐吓意味极重。所以在军事会议上,张昭为首的群臣建议投降曹操,孙权不置可否;鲁肃趁孙权如厕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不足以采用;又说他自己迎曹操,还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没有地方容下曾为一之主的孙权。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认同鲁肃的说话,鲁肃于是再建议追回往鄱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回来后,亦认为应当抗曹,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与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藁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舍弃鞍马,不习水战,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于是孙权心意坚决,并当众拔剑切下桌角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兵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

    在曹营,许多人都认为孙权不敢抵抗曹操,会杀掉刘备,而从曹操的劝降书中亦透露出这种想法,但程昱却认为正因孙权之名未足而令人惮忌,而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必会资助刘备,用刘备之名来对抗曹操。而果然,程昱的说法成为事实。

    赤壁之战 - 行军路线

    曹操行军路线

    赤壁之战地形图进攻路线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是从许昌全线出击,基本是以压制性的态势进击荆州,也正是这个态势吓跑了刘备,唬降了刘琮。而曹操的进攻路线基本如下:

    许—新野(樊)—襄阳(另派文聘防御江夏)—当阳—江陵—巴丘—赤壁。

    2.败退路线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如果两个记载吻合,那么“华容道”和“云梦大泽”应该是一个地方。三国时的华容道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而云梦大泽应该理解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泽地和零星湖泊。但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许—新野(樊)—襄阳—当阳(长阪追击战)—江陵—巴丘—赤壁(败)—华容道(云梦大泽)—巴丘(烧船)—南郡—谯。

    孙刘联军行动路线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这个记载很详细:

    新野——襄阳——当阳(败)——汉津——夏口(汇合周瑜)——赤壁(胜)——华容道——南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这个路线也比较明:

    柴桑——夏口——赤壁——乌林——江陵。

    两军的汇合应该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赤壁之战 - 地理之争

    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镌字赤壁之战场所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

    蒲圻说

    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了这一学说。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连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铜马镫、“建安八年”(203年)字样的瓦砚,1976年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汉朝带钩,

    1987年开探的墓室中诸葛亮设计的铜弩机、东汉通行的五铢钱等等。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

    嘉鱼说

    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赤壁之战 - 战役评价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曹操的失误 :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队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赤壁在哪里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

    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 ~114°13’。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整个图形象一个头西尾东的奔兔。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负幕阜山,北临长江。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连绵逶迤的是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大小山峰百余座,最高为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广铁路两侧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北部是滨江滨湖地区。境内有23条大小河流,全长327.2公里,构成陆水、黄盖湖、西梁湖三大水系,注于长江。还有黄盖湖、西凉湖等数十处大小湖泊,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 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赤壁地图(赤壁地图全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D相关下载
    A相关文章
    Z最新资讯更多+
    热门文章更多+
    近期大作更多+
    热门合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