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资讯-详情

冯大辉(冯大辉哪里人)

编辑:中华游戏网来源:互联网整理更新时间:2023-05-31 06:39:03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冯大辉,以下6个关于冯大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冯大辉(Fenng)是谁?
  • 从阿里走出的创业者
  • 无码科技靠什么盈利
  • 新媒体节目有哪些
  • 马云说年轻人不要打工_马云是怎么创业的
  • 腾讯立知抄袭了什么产品
  • 冯大辉(Fenng)是谁?

    冯大辉(Fenng),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一个敢讲真话的人,是一个较真儿的人。

    冯大辉(Fenng)是一个成功的人。

    他有三个身份,哪怕你只有一个,你也是一个成功的人。其一是他是丁香园的CTO,CTO是什么,我是不是有些孤陋寡闻了,我只知道CEO。其二,他的身份是微信小道消息的出品人,这个我懂,小道消息,很有意思,会有很多人关注。第三个身份是Startup News 的出品人。Startup News ,有时间关注一下把,很好看的。不过,这里的News很专业,不是新闻趣闻。所以呢,冯大辉(Fenng)是一个成功的人。

    冯大辉(Fenng)是一个较真儿的人。

    冯大辉(Fenng)的微博,如果你去看了。你如果盯着的时间久了,就会看到。他是一个很较真儿的人。有些问题,如果你说的不对,或是他的的意思相左,他就会和你讨论,甚至是论战。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被他拉黑了。好吧,就这样结束了和他的论战。拉黑,不是你赢了,也不是他输了,而是他觉得和你聊得已经足够了,已经可以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还不明白,就不会和你死缠烂打了。就像大街上的泼妇一般。他是一个文明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开。

    冯大辉(Fenng)是一个讲真话的人。

    是的,他敢讲真话。因为这个,他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会有很多人来黑他。不过,作为一个敢讲真话的人来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总之,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谦逊的人,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从阿里走出的创业者

    从阿里走出来的创业人

    1、吴志祥

    创业时间:2002年

    创业项目:同程网CEO

    融资情况:2014年2月获得5亿元C轮投资,腾讯、博裕、元禾三家机构联合投资;2014年4月携程宣布2亿美元投资同程网,成为仅次于同程管理层团队的第二大股东,占股约30%。

    毕业于苏州大学旅游专业的吴志祥,2001年进入阿里巴巴,做一位普普通通的销售经理;2002年5月着手创建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程网),并于2003年7月正式上线。他的创业最初完全是按照阿里巴巴的模式在运作。

    2、张斗

    创业时间:2002年

    创业项目:音悦台CEO

    融资情况:2012年12月或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张斗2000年进入阿里巴巴,可以算是阿里巴巴元老级的员工。谢世煌曾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们住在一个宿舍里面。一年后,张斗辞职离开阿里巴巴,谢世煌则选择了坚持。2002年辞职后,张斗作为主要创始人,做了一家富媒体广告公司,后创办了为网友提供高品质音乐MV的网站音悦台。

    3、李立恒(花名:黑猫警长)

    创业时间:2010年

    创业项目:车蚂蚁创始人

    融资情况:2013年10月获得晨兴创投200万美元A轮融资

    2002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负责台州市场开拓,经历销售部、市场部、培训部,直到2010年开始创业。2012年创办车蚂蚁,是国内首家汽车后服务市场领域O2O模式的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目前经营的产品覆盖内饰精品、外饰装潢、电子电器、清洁养护、汽车配件5大品类,满足消费者品质车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4、冯大辉

    创业时间:2010年

    创业项目:丁香园CTO

    融资情况:2014年9月获腾讯4.3亿融资

    冯大辉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已超过5年,历任支付宝首席DBA、数据架构师等职,是支付宝技术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被Oracle公司授予ACEDirector称号的数据库专家,2010年由于身体原因,辞职转投丁香园任CTO。丁香园网站创建于2000年,创始人为李天天,是一个"独立、非营利、纯学术"的生命科学综合论坛网。

    5、陈琪

    创业时间:2011年

    创业项目:蘑菇街CEO

    融资情况:2014年6月获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

    毕业后在淘宝工作六年的陈琪看到新模式的商机,决定创业。为此他和浙大同窗魏一搏各自卖掉了一套房产,跟随陈琪辞职的还有他在阿里巴巴的朋友岳旭强与李研珠,四人联手。最终,于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蘑菇街正式上线。并发展良好,从原先的100多万用户,发展成为现在的3000多万用户,电商转换率高达8%-10%。

    6、张良伦

    创业时间:2011年

    创业项目:米折网、米券网创始人,CEO

    融资情况:2014年6月米折网完成B轮3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以及高榕资本

    2009至2011年,张良伦任阿里巴巴高级产品经理,曾负责阿里巴巴的旺铺、公司库、供求信息、阿里助手等业务;2011年与郁佳杰(前阿里旺铺的技术经理)、柯尊尧等创办杭州互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米折网,为专注于网购省钱的电商导购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购物返利、优惠券、打折团购、购物分享等一站式省钱服务,2012年创办优惠券网站"米券网"。

    7、刘俊

    创业时间:2011年

    创业项目:淘粉吧CEO

    融资情况:2014年6月淘粉吧获得景林资本1亿人民币A轮融资

    刘俊是阿里人,先在卓望数码呆了四年后被阿里挖走,一直在最顶尖的大公司接触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2011年6月淘粉吧上线。

    8、程维

    创业时间:2012年

    创业项目:小桔科技CEO、嘀嘀打车创始人

    融资情况:2014年1月获得1亿美元C轮投资,中信产业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剩余1000万美元其他基金投资。

    在创业之前,程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8年,从B2B到淘宝,最后在支付宝负责B2C业务。后创业成立小桔科技,2012年9月推出了嘀嘀打车。

    9、朱宁(网名:白鸦)

    创业时间:2012年

    创业项目:口袋通CEO

    融资情况:2013年已完成天使投资

    2008年10月,加盟支付宝。带领过产品体验部、社区支付团队,参与或带领过支付宝网站、收银台、代付、钱包、独立担保交易、捐助、微客、团队收款、心愿树、EGG等产品。2012年12月,创办口袋通。口袋通=微店铺+微粉丝营销,帮助卖家优化售卖体验经营客户关系。

    10、 赖杰

    创业时间:2012年

    创业项目:树熊CEO

    融资情况:2014年8月获得阿里资本A轮融资,数额不明。

    作为一家2012年10月成立的创业型的商用wifi公司,树熊网络的两位80后创始人赖杰和华璐坷都来自阿里巴巴。CEO赖杰曾做过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而华璐坷原来则在淘宝市场部工作。因此,这家创业型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阿里印记

    无码科技靠什么盈利

    融资。因为无码科技成立于2016年11月,定位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垂直搜索,通过融资运行给融资方提供相关资料。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3月13日,无码科技宣布完成2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盈动资本领投,猎鹰创投、明势资本、汉富资本、松禾资本跟投。无码科技创始人、CEO冯大辉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团队,计划组建25人左右的团队,进军医疗搜索领域,有机结合人工智能与医疗搜索的同时,推动大数据更加精准完善地应用于医疗服务产业。

    新媒体节目有哪些

    问题一:求新媒体节目推荐 20分 广播和电视的电视编辑方向,成像电视摄像机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剧学校的广告在电视屏幕上编辑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特技膜和电视编剧就业的一个方向过来的广播电台的基本原则是主菜很多广播电视(生产电视显示)/电视节目生产数字电视新媒体概念的电视电影和电视各种节目生产电视纪录片创作和就业广告部门的力量广播台的新闻部,处的灯光舞美的原则各级艺术和文化部长在后期的摄影录制节目的编辑差异也不是很大的话题非常好办法啊,子子方式。 问题二:自媒体节目有哪些? 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 个人主页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微信和Weibo。 问题三:新媒体影像是什么?具体包括有哪些内容?有什么新颖之处? 简单来说,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户外)之外的新兴媒体,基于高新技术出现的媒体,也可以称为新媒体,而高新技术,自然是现在每天都接触的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了。比如现在的VR等等。 衍生的产品数之不尽,无法一一阐述,只能说新媒体现在是完全无痕迹的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媒体形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微信就是当今非常成功且非常新颖的新“新”媒体旗下的一个产品。 新颖之处,我想可以比较简单的概括为,以前的传统媒体,形式是企业或是组织对我们个人进行文化传播,包括我们熟知的报纸,电台,广播,其形象是“官方,有组织”的。而新媒体,是现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提下,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最好体现,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媒体,都有向世界说出自己声音的全力,也就是个人对个人进行文化传播。 问题四:2016最值得关注的自媒体是哪些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在这个所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滥竽充数的科技自媒体太多,有的时候,我们要练就一身火眼金睛的本领,才能知道哪些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自媒体。 1.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是丁香园的CTO冯大辉运营的自媒体,冯大辉,著名Oracle专家,知名博主(Blogger)。冯大辉从2004年就开始写,《书写历史的甲骨文》发表在《程序员》杂志 2004年7月刊,写了十多年的冯大辉,绝对是业界的一支好笔,文风也较为另类。 2.葛甲。互联网分析师、作家、新闻网站、网络舆情分析师,葛甲身上的多个标签,均显示了葛甲在这个领域的资历。 3.超先声。超先声是王超运营的自媒体,王超自2007年就入职中国青年报,现从事自媒体,坚信移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去机构化,资讯提供者的社会化生存,为人嬉笑怒骂,实诚的乐天派。 4.郭静的互联网圈。郭静的互联网圈是郭静运营的自媒体,郭静从2013年就开始全职做独立自媒体,是这个圈子为数不多的全职独立自媒体人,该账号主要关注互联网和TMT,走的是原创路线,目前已经覆盖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客户端等十多个平台。 5.郝闻郝看。郝闻郝看是郝智伟运营的自媒体账号,一个爱思考的IT老记,写的东西不左不右、有东有西。自2007年入行,从我开始,逐步走入传媒的世界,互联网观察家、电商分析师、电商专家等多个标签。 6.望月的博客。望月的博客运营者是侯东,知名IT博主,自身blogger、科技专栏作者、互联网爱好者。 7.科技不吐不快。科技不吐不快的运营者是王利阳,网络观察者,独立评论人,电商从业者,速途、艾瑞、易观、i黑马、飞象、亿邦动力、Chinaz、TechWeb、ChinaByte、博客中国等专栏作者。 8. ItTalks。运营者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知名blogger,TMT专栏作者,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互联网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业界为数不多的出稿数量多且质量高的自媒体。 9.caoz的梦呓。caoz的心得与分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运营者曹政,从事互联网十多年,技术大牛、数据控、历史控、考证控。曾参与创建一统统计、zz 站长统计,曾主持搭建百度商业分析支撑平台。 10.黑马良驹。黑马哥的个人号,黑马哥的意识流,运营者是张俊良,黑马公开课主讲人,锐马传播首席 *** ,边缘媒体人,社会化营销“湿人”,做过10年的媒体记者。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上面的科技自媒体都是原创类自媒体,在这个复制粘贴的年代,能够坚持做原创型自媒体的不多了。 2016年值得关注的自媒体,首先得坚持到2016年,更何况还是原创型的,上面说的这些,绝对值得关注。 问题五:新媒体的特征有哪些? 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可以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是得到实证支持的,但媒体们很少对一个议程进行连续的设置:a电视台就b电台的内容进行跟踪,然后c报再跟进(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很少见,比如: *** 报道算一个连续的议程设置)。但新媒体却不是,它们喜欢连续式的进行议程设置,我称之为“链式传播”。每一个节点的影响力都有限,但合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话题接龙游戏:怪癖。  如果这个新媒体还有很强的个人化特征的话,自我便代入了。媒体拟人化后,就使得这个媒体的可信度增高,议程设置力量会更具有穿透性。  最后一个特点,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动性(interactive)。不过,这个特点已经被说滥了,我就懒得再大肆唠叨了。  唯一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动。网络媒体天然具有互动的功能,但很多互动完成于媒体之内,比如在某篇文章下发表一个评论。但新媒体提供了跨平台互动的技术,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跨平台的互动还没有成为大规模的态势。 问题六:有什么卫视的节目是开放了全媒体互动的? 像我知道的有香港卫视的《两岸民声》,以平民的视角关注两岸大众生活,开放全媒体互动,聚焦民生热点,新闻非常的有深度,现在的话,可以用手机下载香港卫视app进行观看。 问题七:新媒体有哪些盈利模式 任何媒体发展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受众数量。这些数量大了之后就是资源啊。举个简单的例子。百度贴吧早期有些人玩,在一些热门的吧里就能成为吧主。后期可以置顶等权限,这就是商机。其他媒体也都同样道理。 北京纵横时光管理咨询为您解答,新媒体专业服务。 问题八:新媒体编导和大型综艺节目编导,哪个更有前景 未来前景的话制片要好一些。但也因人而异的,关键看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保守一些的话,短时间内制作专业也不错,至少有一技之长。以后也可以做制片、编导工作。 问题九:本人比较喜欢娱乐节目,公司让我找新媒体公司合作,我毫无经验啊!有没有可以合作的?求大神推荐!! 最近火红了《奇葩说》知道吗?北京文呈国际新媒体公司在做,我正好有大学同学在那边实习,每次都在朋友圈晒嘉宾合影,我TM想杀了他! 问题十:媒体合作有几种方式 媒体合作 1、 电视 将相关电视节目放到中国开发区在线网网站上进行推广,扩大受众面,让骸法按时收看的观众能随时观看。电视节目提供适当的资源推广中国开发区在线网品牌,如节目背景板、片头片尾插片广告等。双方也可以进行广告资源互换。 2、 报纸 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中国开发区在线网定期输出报纸要求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进行广告资源互换。 3、 杂志 杂志和中国开发区在线网各自提供资源,进行相互推广。也可以进行内容输出或内容互换

    马云说年轻人不要打工_马云是怎么创业的

      那种将马云在中国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成功简单地归结为马云个人的创新精神和个人魅力,是有失偏颇的。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马云是创业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一   一.五百块钱的软文鼻祖   马云第一次进京发展是1995年,这年马云仅用500元就制造出很大的动静。95年秋,他带着中国黄页营销总监何一兵来到北京试水。为了在北京为中国黄页造势,马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一家媒体来发表自己从杭州带过来的关于中国黄页的资料。   而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还不明朗,因此北京媒体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互联网。对于网络高速公路的北京正好有一场论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则将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互联网,否则中国将被数字鸿沟挡在信息时代之外。   钱锋是马云的朋友,在北京做BB机生意,得知马云想认识京城媒体后,他通过几个朋友的接力引荐将 《北京青年报》一个领导的司机介绍给了马云。怀着侥幸心理,马云将中国黄页宣传稿件交给了这位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   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的总编,两人相见恨晚,连续谈了两天。马云回忆起两人见面时的情形说道:“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这位总编带马云拜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可对方显然不买账,顾左右而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堂堂国家信息中心怎会与一个个体户合作。   之后这位总编又带马云拜访了文化部、国家体委等,可同样没有实质进展。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的杭州老乡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义,虽然她听不懂马云的网络模式,但却被他的热情打动了。   樊馨蔓做了一件对中国互联网功德无量的事,她拍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真实记录了马云在京的凄凉遭遇。如今这部专题片弥足珍贵,片中可以看到当年马云在北京现场推销的画面,看到他到处碰壁到处吃闭门羹的画面。   “在片子里,他就像一个坏人,虽然滔滔不绝,但表情总有一点鬼鬼祟祟。他对人讲他要干什么什么,要干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但再看听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樊馨蔓如此评说。   这部片子是互联网早期在中国遭遇的真实写照。没多久,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马云在《人民日报》信息部做了一次演讲,马云愤慨激昂地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了!。”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听完马云的演讲后深受启发,第二天就给中央打报告,申请《人民日报》上网。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人民日报》上网工程启动了,《人民日报》上网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马云也随之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   可就在这个成功的时刻,马云还是保持着清醒,在他看来,北京已经没有他们的机会了,因为大批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涌进,对于马云这些既没有钱、又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若想在北京发展,何其艰难。于是思索再三的马云决定返回杭州,开始筹划他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二.五百块钱请来顶尖高手   4年以后,马云以月薪500元请来了阿里巴巴第一位世界级的合伙人,这位出身于台湾一个律师世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高手就是蔡崇信。他在纽约有过两年的律师工作经验,后又在瑞典银瑞达风险投资部任亚洲部总裁。对于蔡崇信能够在阿里巴巴这个未来电子商务的世界领袖还处在萌芽期就加入进来,按照行为经济学的“锚定原理”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蔡崇信这粒闪闪发光的钻石主动要求同马云这个黑边牡蛎在一起,从此蔡崇信的定价体系就跟着马云走,就不是钻石价,而是黑边牡蛎的价格,尽管这种牡蛎非常罕见,但它卖不出钻石价。   第二种解释是,蔡崇信与马云因为工作的关系,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马云具有杰出领袖的品格,而阿里巴巴则是一枚躺在黑边牡蛎里正在孕育的黑珍珠,如果这个黑边牡蛎能有纯净的海水和深海的礁盘,这粒小小黑珍珠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美最贵的黑珍珠。   所以蔡崇信的胆识和眼光促使他行动起来,坚定地守护在阿里巴巴这颗最耀眼明珠身边,这是上天对马云、蔡崇信及阿里巴巴公司的眷顾和呵护。   蔡崇信之所以会加入阿里巴巴,源于美国《商业周刊》对于马云的深度报道。在文章中美国记者是这么描述了马云事业的难度,他写到:进出口行业存在国界、关境、航运条件、专业知识、政策法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种各样的“壁垒”、“屏障”和“沟壑”,信息的流通极其不畅,由此派生出一个长得不能再长的“生产链”或曰“价值链”。   从工厂完成产品或出口商收购产品开始,到收妥货款为止,出口方这一端要经过报关、商检、船运、保险、议付等环节,涉及报关行、商检局、航运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各种专业服务机构,进口方那一端照样也有一个类似的过程。这么多的环节将卖方和买方隔开了比地理上的十万八千里还远的距离。   距离的远近可能还在其次,买卖双方怎么互相找到对方,却是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先决条件。物理学上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距离。互联网突破了这个物理局限。有这么一个网站,它让世界各地的买方和卖方有了一个网上集市,买卖双方都不必远涉重洋,即可互相找到对方。   美国人发现它了,以为它设在美国的硅谷,因为它最先的版本用的是地道的英语。可是它却偏偏在中国,在中国原来更多地以风景闻名的杭州;创办这个名叫阿里巴巴网站的人,是杭州电子工学院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   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域名,马云费了不少心思。马云要的是一个全球讲各种语言的人都能熟记的名字。直到有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   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不久就受到了风险投资的注目。蔡崇信一共二次到杭州探访阿里巴巴。第一次,主要听马云谈自己的想法。第二次蔡崇信带着他的太太来了杭州,三人在西湖上划船,蔡崇信突然向马云提出要加盟阿里巴巴的意思。   他突然对马云说:“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当时的马云大吃一惊,他的心突突突突后又突突了一阵,他心里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来临,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人,但马云深深吸了口气控制住内心的喜悦说:“你到我这儿来,我养得起你吗?我这每个月可就5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果然,蔡崇信的妻子也不同意他辞去高薪的工作,放下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去阿里巴巴创业,可是在她和马云谈过之后,她也相信了阿里巴巴日后将大有前途。蔡崇信的妻子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在妻子的支持下,蔡崇信毅然放弃上百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跟着马云干,每个月的工资变成区区500元,1995年后就连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都能轻松拿到这个数。   在马云看来,自己和蔡崇信同龄,而且性格完全不同,马“是往前冲的”,而蔡是“看清楚才往前走”。以蔡崇信当时的收入,“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但他放弃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这买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不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有四个董事席位,雅虎一席、软银一席、马云一席、蔡崇信一席。上市之后,招股说明书里仍然写着,马云和蔡崇信每人占有一席董事席位。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有二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2014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阿里在美国上市后蔡崇信的财富将高达63亿美元”。蔡崇信1999年的果断放弃100万美元年薪,15年后却得到100亿美元的财富,他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后来,许多人问蔡崇信为什么要放弃百万美元年薪,而选择阿里巴巴时,他说:“阿里巴巴特别吸引我的第一是马云的个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个很强的团队。1995年5月第一次见面在湖畔花园,当时他们有十几个人。第一感觉是马云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   “如果把阿里巴巴这个团队和其他团队作比较,这个团队简直是个梦之队,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让我感觉很有意思的事情。做这个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非常理智的依据,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强烈冲动,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欢冒险!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那么,蔡崇信为何大加赞赏的马云团队?   首先,马云团队由一批干事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们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弥补,而且有相当强的凝聚力。   马云是真诚地把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情况和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向蔡崇信作了介绍。蔡崇信告诉马云:自己最欣赏的团队类型有二种:第一是足球型团队,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戚家军作战模式。   马云曾在跟蔡崇信谈判时讲到过团队,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的团队,再加上赵子龙和诸葛亮就更加十全十美,可这样的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   再看看“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才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中庸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   所以我们阿里巴巴人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外出跑业务,但阿里巴巴团队流失率是最低的。借用马云的话,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很恐怖,但是如果是十几个人,200多个人一起在黑暗中手拉手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怕。   马云还对蔡崇信说:“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或许是马云的话深深打动了蔡博士。   在蔡崇信来到马云家上班以后,马云对蔡崇信的欢迎辞只有几个字——“就等你这样的人来帮我们成立公司。”蔡崇信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他为18个创始人准备了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财务,且熟知国际惯例也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信任。   蔡崇信曾客观地对《福布斯》的记者说:“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没想过要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听了这些话,可以清楚明白地了解蔡崇信在公司的定位和职责分工。   蔡崇信工作十分敬业,在湖畔花园炎热不堪的夏夜里,满脸汗水的蔡崇信对着白板向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再让马云等 “十八罗汉”签字画押。马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若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盟,阿里巴巴或许注定会是一个家族企业,并以所谓“感情”、“理想”和“义气”来维系团队。他也让阿里巴巴从一出生就逐渐正规化、国际化,并将“十八罗汉”的团队利益捆绑在一起,至少维系了8年的创业激情。   蔡崇信的加盟,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国际投资(当时国内的创业投资尚属萌芽阶段)的说服力。毋庸置疑的是,在阿里巴巴早期的创业团队中,出类拔萃、能够打动国际资本的,除了马云以外,可能找不出第二个。   对于马云的妻子、同事、学生和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马云允诺的只是“连长”、“排长”这类头衔,说明这些人的个人能力一般,相互配合起来以后就是一支打不死的铁军。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二   马云:不要等到环境好了再做事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不过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这是阿里巴巴成为可能的起点。   “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马云这样说。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三   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一大批马云的创业兄弟会跟着身家暴涨,转身成为亿万富豪。而马云有些创业兄弟则很早就选择了离开,自闯天下,可能并不成功,可能会“想当年一下”。在一个高成长公司,到底选择跟着一家公司“一个胡同走到底”,还是中间离开自己做老板,哪个选择更好?这是一个天问。   《创业家》&i黑马根据IT桔子之前的盘点《中国互联网11个创业派系》,统计出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的创业公司共计75家,涵盖电子商务、旅游、移动应用、智能硬件、金融理财等领域。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创业者现在的身价。   以下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阿里巴巴系创业公司:   孙彤宇,盒子世界联合创始人,曾担任淘宝网总裁。未曝光任何融资情况。   吴志祥,同程网创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同程网2014年4月获5亿元人民币投资,估值预计15亿人民币左右。   程维,嘀嘀打车创始人,曾担任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嘀嘀打车的联合创始人张航也来自阿里巴巴。2014年4月获7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35亿美元。   陈琪,蘑菇街/卷豆网创始人,曾担任淘宝产品经理蘑菇街的核心成员岳旭强、李研珠也都来自淘宝。2014年6月完成2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张良伦,米折网/米券网创始人,原阿里巴巴旺铺负责人团队核心成员郁佳杰、柯尊尧也都来自阿里巴巴。2014年6月米折网获3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1亿美金左右。   冯大辉,丁香园CTO,曾担任支付宝首席DBA、数据架构师等。最近丁香园获7000万美元融资,估值应在5亿美金左右。   张斗,音悦台创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2012年12月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在1亿人民币左右。   顾大宇,bong健康手环创始人及CEO。此前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原阿里巴巴国际站用户体验团队、“来往”、阿里云OS垂直业务线负责人。2013年12月获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叶进武,盈盈理财创始人,杭州龙盈投资CEO。此前曾在支付宝工作多年。2014年8月获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朱宁(白鸦),连续创业者,2013年开始做新项目“口袋通”。此前主要做社交电商网站“逛”。是贝塔.朋友联合创始人、五季咨询合伙人。此前曾担任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   阿里系的创业公司目前来看发展最好的当属同程网、蘑菇街和滴滴打车,这三位创始人吴志祥、程维和陈琪的个人身价预计也将超过1亿美元。而这10位阿里系创业者的身价总和应该不会超过10亿美金。   在阿里巴巴30位合伙人中,其中24位来自阿里巴巴,6位来自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或相关公司。在阿里巴巴中,其中有7人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分别是马云、蔡崇信、吴咏铭、彭蕾、戴姗、金建航和蒋芳有11人是在2004年以前进入公司,由公司自己培养起来的合伙人,分别是陆兆禧、姜鹏、彭翼捷、童文红、王帅、吴敏芝、蔡景现、倪行军、方永新、张建锋和张宇另外12人则在2004年之后进入公司,他们都是来自财务、法务、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分别是程立、樊路远、胡晓明、井贤栋、刘振飞、邵晓峰、TimothyA.Steinert、王坚、武卫、俞思瑛、曾鸣、张勇。在这30名合伙人之中,有20%是技术人员,女性成员占9人,21人为70后。而这30位合伙人共持有阿里巴巴14%的股份,价值超过210亿美元。   毫无疑问,即使算上所有阿里系出来的创始人身价也不可能超过这30位阿里合伙人的身家。   此次上市,阿里将募资约210多亿美元,普通员工持股金额约为200亿美金。参照阿里巴巴创办8年有70%的员工拿到股权激励,阿里巴巴总共约有11000 人拥有股权,分享200亿美金,平均每人约182万美元,造就的百万富翁超万人。其中包括经理级别的员工、软件工程师、销售和营销业务方面的员工、以及支付宝员工也都将成为这场IPO盛宴之后的获益者。   显然,从创富的角度,那些在阿里上市前离开创业,成功的还稍有安慰,但做得不温不火乃至失败的创始人估计有些懊恼:坚持下来是不是比创业有更好的回报?不过,当身价和自由摆在面前时,马云的创业兄弟们选择走了两条不一样的路,如果让他们再选一次,该留下来的还会留下来,该出去创业的也早早就出去创业了。性格决定命运。   张斗和谢世煌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以下是一篇2010年《创业家》杂志的稿子,作者刘恒涛,至今读来意味深长)   直到现在,张斗还记得那个晚上他和谢世煌的对话。当时,张斗在阿里巴巴做高级经理,谢世煌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们是哥们儿,住在一个宿舍里 面。   “他问我,如果阿里巴巴死了会怎样,我说阿里巴巴死了你还活着,你还要继续你的生活。”当时阿里巴巴已经拿到两轮融资,谢世煌自己挣的那点钱都投进去了,算起来已经身价不菲,在这之前,这位马云在外经贸部的前同事,跟着马云创业,已经死了三次。   那是在2001年前后,当时阿里巴巴的境况并不是那么好,一年后,张斗辞职离开阿里巴巴,谢世煌则选择了坚持。   近十年过去,阿里巴巴已经在香港上市,谢世煌如今是阿里巴巴投资部总经理,按股价折算,身价5亿美元。而张斗则做过两家公司,2009年开办了一家新公司,正处在起步阶段。   那个不安分的人   张斗2000年进入阿里巴巴,可以算是阿里巴巴元老级的员工。当初在阿里巴巴,他的工号是126,那是阿里巴巴的全球编号,如果在国内,他肯定在一百位之内。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进入阿里巴巴时的情形。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刚毕业的张斗辞去了物资局的工作,开了一个信息咨询公司。他通过拨号上网,把新华社发布的伦敦交易所棉花、钢铁的价格拷贝下来,给当地的企业发传真,或者印成册子送给他们,一年收取五千到八千的信息费。仅靠这一生意,他很快步入小康,买了笔记本电脑、大摩托和手机,在当地过着非常舒服的日子。

    腾讯立知抄袭了什么产品

    2月1日上午,腾讯上线内测一款基于兴趣的信息订阅和推送APP——立知。该产品自称兼顾资讯高效与品质,“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内容,帮助用户追踪各种大事情、小兴趣的最新动态”。

    然而,该APP一经上线就被指抄袭市场上另一款即时资讯类APP(即刻APP)。截止发稿前,腾讯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媒体人冯大辉在微信朋友圈称,“腾讯做了立知,和即刻很像,像不是问题,问题是,即刻创始人说,应用宝某团队之前去找即刻合作,要给开接口,然后立知就推出来了。立知是不是应用宝团队做的?”

    而网上盛传的即刻APP内部员工朋友圈截图似乎也证实了抄袭事件的真实性。

    据悉,“即刻”上线于2015年3月,是一款基于兴趣的信息推送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APP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资讯和事件,“即刻”会跟踪相应的动态,并通过推送通知让用户及时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即刻CEO叶锡东表示,即刻的初衷是改善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第一时间到达、被动式阅读、短文本形式,都是我们觉得信息传递最好的方式”,“即刻一方面会制作更加精细、垂直的主题,另一方面优化主题推送服务,更合理利用手机通知栏,希望实现用户和信息的匹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冯大辉(冯大辉哪里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D相关下载
    A相关文章
    Z最新资讯更多+
    热门文章更多+
    近期大作更多+
    热门合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