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中华游戏网来源:互联网整理更新时间:2023-10-01 02:45:04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wpdang,以下6个关于wpdang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古墓丽影:崛起》新的劳拉形象引起了玩家的关注,与历代形象对比可以看出图像技术及年龄等变化,今天小编带来“WPDang”分享的《古墓丽影:崛起》劳拉原型及形象制作细节图文详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劳拉是如何诞生的吧。
在洛杉矶的一间面部动作捕捉工作室里,卡米拉·卢丁顿(Camilla Luddington)用了多达七种方式演绎皱眉这一简单的面部表情。蔑视、困惑、脆弱以及恐惧这些暗含着情绪的表情,都在每一次不同的演绎中呈现于众。
在即将发布的《古墓丽影:崛起》中,卡米拉将继续担任主角劳拉的取材对象。自2013年《古墓丽影》系列重启以来,卡米拉就肩负起了为这位电子游戏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角色提供面部捕捉和配音的任务,由她提供的素材在不久之后来到了洛杉矶北部的水晶动力工作室,高级技术美工Jon Robins凑近显示器,认真研究着卡米拉演绎的各个片段。
Jon Robins尝试了解每一个细节,譬如光影如何在卡米拉的额头上反射回来,或是在每一次的皱眉中,她眼睛的转动存在着哪些细微的差别,乃至于双眼周围的线条是如何传递出几次微笑的不同之处甚至是颧骨的角度,突出的下巴,都是作为一个美术师所要掌握的重要细节。Jon Robins将图片输入劳拉的面部模拟器中,面部网状图中呈现出成千上万的数据点。接下来,Robins开始合成模型,以便对劳拉的表情进行微调。每一个设计都将是游戏中的某个重要细节,可能是劳拉面对某个危险境况的自然反应,也有可能对话中充满疑问的神情,又或许是自我反省时的内在表达。
Robins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让游戏中的劳拉看起来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此同时,她也得保持着动作英雄的形象。年轻的劳拉既要表现出强大的能力,也要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不单单是视觉上,更要在情感上将这种多面性传达给玩家。并且,新的形象还必须要和我们认识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劳拉相契合。于是,当劳拉在屏幕上演示了一系列情绪表现之后,Robins重心靠向椅背,凝视着显示器上劳拉的脸,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什么事情不对劲。Robins琢磨了半天,终于弄清楚问题所在。他的屏幕上确实显示着一个女人的形象,然而这个人却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劳拉。Robins明白,他看到的只是一个叫做卡米拉·卢丁顿的女演员罢了,劳拉就这样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新的起跑线
众所周知,《古墓丽影:崛起》是本世代主机上第一款以劳拉为主角的游戏,。游戏的故事设定在2013年重启之作后。在当时,年轻的劳拉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考古学毕业生,面对密布于岛上的敌人和神秘现象,劳拉展开了一场历经艰险的求生之旅。在这次的新作中,劳拉将来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再一次深入虎穴,与视死如归且全副武装的敌人周旋,同时寻找价值连城的上古神器。如今的劳拉,充满了自信也愈加坚定,她更加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水晶动力工作室和发行商微软也充分运用了劳拉的价值。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让他们旗下这位标志性角色的影响力更进一步。劳拉的名字人尽皆知,她本身就是这款游戏最大的资本所在。劳拉是电视游戏史上第一个以女性形象示人的主角人物,也是世界上最具辨识度的游戏角色之一。作为一个来自英国的年轻女子,她机敏睿智、野心勃勃、身手矫捷、魅力非凡。独特的动作设计早已成为她的特点之一,这一点可以追溯到1996年Core Design在《古墓丽影》初代中对劳拉的设计。在之后的几年,组成劳拉的多边形逐渐变得更为细致,动作也愈发流畅,直到今天全程通过动作捕捉而来的生动形象。
所以,怎么才能让劳拉的形象看起来更棒,对水晶动力而言绝对是头等大事。“人类形象的创造是制作电视游戏过程中最具挑战的事”,高级角色设计师Kam Yu感叹道,“技术的进步确实让我们更容易完成这一工作,但过硬的技巧依旧是必不可少的。创造一个让人信服的人物形象需要扎实的概念设定,正确的建模技术,再搭配上恰当的着色、动画和表现。这些才是全部完整的要素。”想要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类,最大的难题恰恰是真人,也就是那些玩家。我们最擅长的事,就是找出游戏中人物“虚假”的一面,就算它微不足道,我们一样能一眼洞察。“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很多人”,Kam Yu说道,“一旦有错,我们立刻就会发现。像是劳拉这种家喻户晓的角色,你在塑造时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解剖学的重要性
精心设计的过场动画和动作序列在《古墓丽影:崛起》的Demo中得以完美表现,也表现出劳拉的创造者们对动作细节有着何等强烈的渴求。极度严寒的天气让劳拉的皮肤生出点点红斑,眼睛对于光源的反射相当到位。她的头发如同一股细绳般晃动,而不是一坨块状贴图。与此同时,完全不同于许多图形水平低劣的游戏角色,她的牙齿不会反光。攀爬的时候,劳拉的背部肌肉紧密相连,衣服的褶皱和线条也根据摆出的姿势变换。这绝不是夸张的吹捧,我们眼前的劳拉就是这样一个逼真至极的游戏角色,显然制作团队是投入了诸多精力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对于水晶动力工作室的美工们而言,面部和动作捕捉只是一切的基础。要想得到成品,他们还得施以艺术技巧和称作形态学的面部识别技术,来对人物进行细微的调整。“当劳拉弯曲关节时,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衣服上的褶皱会产生变化。如果她弯曲手臂,你将会看到她肩膀的肌肉组织有所反应。”游戏总监Brian Horton告诉我们,如今的主机和日益发展的技术,让角色形象的构造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多的细节都能够进行细微调整,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我们为了劳拉的形象塑造投入了很多努力。不只是她的脸庞,还有她的躯体。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动作系统, 就是为了还原出更具说服力的面部和身体肌肉组织。”
修复卡米拉
在游戏中创建人物形象的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有时候,艺术家们竭尽全力追赶技术的革新,但也有些时候,他们会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时代的潮流推得太远。“从某方面来说,劳拉变得太像卡米拉了”,首席技术总监Gary Snethen说,“人物变得太过真实。我们必须找回最初的劳拉,让她看起来像游戏中的角色,再一次赋予她早已符号化的外形。她承载了太多人类的特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夺走了劳拉本来的特质。”当Robins意识到劳拉变成了卡米拉,他和团队领导者暂停了手上的工作,并开始对劳拉进行重塑。Robins明白,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当然,要解决这问题,还得用同样的方式。
他说:“进入新的主机时代,拥有了新的混合建模技术,我们希望从零开始重建面部系统。通过扫描和录像,我们从卡米拉以及其他普通女性身上抓到了尽可能多的面部特征。我们希望将劳拉做得尽可能令人信服,最好的办法就是更多的将演员带入模型中,这样就可以完全传递出卡米拉所带来的情绪。我们的第一次测试就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所带来的诸多效果远超预期。”但是艺术团队认为这个女性角色看起来太过真实,劳拉还是太像卡米拉了。这让他们下定决定要找回曾经的劳拉。如今制作的劳拉,需要适应比以往强大许多的主机平台,她的参数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obins解释道,“在完成最基本的工作后,我们还要赋予劳拉标志性的特征,而不是卡米拉身上的那些东西。”
本文转载自知乎,为知乎用户红茶君在知乎“独立游戏工作室如何申请 PlayStation 和 Xbox 的开发者资格?”下的回答,WPDang与作者联系获得授权转载。
我们做的《决战喵星》已经登上了Xbox One国行,《One Tap Hero》即将登上PlayStation平台。作为第一批拿到Xbox和PlayStation开发者资格的独立游戏工作室,椰岛对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从申请到提交游戏的整个流程还算是比较了解的。
以下说的是国内的情况。
Xbox One:可以通过微软专门针对独立开发者的ID@Xbox项目来申请成为开发者,拿到开发机,申请页面在此:ID@Xbox
但也不是交申请就能过,毕竟开发机数量有限。如果你的团队和游戏都相对靠谱(比如游戏入围过IGF、在别的平台上取得过一些成绩等等),申请通过的概率会比较大,申请通过后会给你发两台开发机。
PlayStation:目前国内的开发者暂时还没办法通过一个公开的网站去提交申请,所以想要成为PlayStation的开发者,就需要你自己去和索尼沟通,比如联系SCE上海的商务负责人。SCE上海的各位真的都非常棒,相信各位开发者和他们合作都会很愉快。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和索尼发放给开发者的这些开发机和测试机,都算是租借给开发者的,它们的认证有时效限制,需要定期重新激活认证,当开发商退出时,需要把设备归还给索尼或微软。
无论索尼还是微软,都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线下的开发者活动,介绍自家主机的开发准入政策、开发环境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上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相关负责人,关于申请开发者资格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们咨询。
2014年两大主机都公布了国行行货,相应的也都开始和各位国内的游戏开发者展开各种合作了。Xbox方面主要是百家合在做这些事情,PlayStation这边则是SCE上海,两家都有专门的团队对应。
总之,现在国内开发者想拿到两大主机的开发机,已经不再像主机入华之前那么困难了,至少开发者地区的选项里终于出现了China这一栏……从无到有,还是值得纪念的。
那么,拿到开发机自己玩不做游戏可不可以呢?
显然是不行的。首先开发机数量本来就不多,微软和索尼不可能随便发,所以你不做游戏是拿不到开发机的。另外,开发机不一定能玩零售版游戏,PS4的开发机就不能玩。
申请通过之后会有一些商务流程要走,比如签NDA,该保密的要对外保密。还有一些发行协议、游戏审核、开发者后台的申请之类的,都要逐个完成。申请到开发者资格、拿到开发机只是第一步,即使你有一个已经做完的游戏,要让它登上主机平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常见的几件事情:
对应的开发环境:如果你的游戏是用Unity、Unreal之类支持Xbox和PS4的引擎做的,你需要向微软或者索尼申请一个专门对应相应主机的版本,用这个专用版本编译完成后的游戏才能在对应的主机上跑;如果你的游戏是用自制引擎开发的,那就需要你自己手动解决这个问题了。
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比如做一个更加适合主机游戏的界面,把相应的按钮或者重要元素都调整到Safe area以内,以保证UI不出框;再比如设计一个适合手柄的操作之类的。
看文档:微软和索尼都为开发者准备了一大堆的文档,涉及各种关于开发和提交的标准和规定,大到游戏进行时玩家插拔手柄该如何处理,小到操作说明中写对每个设备的标准中文名称。你需要仔细研究这些东西,把涉及到的东西调整好。注意,这些文档都没有中文版本,所以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
测试:两个厂商都有专业的QA团队为游戏做测试,在测试流程中通不过的话,游戏是无法发售的。所以开发者在提交游戏之前,需要自己对着文档逐条确认,这个文档微软的叫TCR(Technical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现在改叫XR了),索尼的叫TRC(Technical Requirements Checklist),它们的缩写很像大家不要在意,其实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一堆Checklist,依然是都没有中文版本,需要花时间逐条对应,看游戏内相应的地方是否符合标准。于是游戏对应的功能越多,测试起来就越麻烦:联网、体感、摄像头、和PSVTV的联动……如果支持这些,就都需要逐一去测。所以一个游戏流程几十小时的3A大作要测起来是很麻烦的,而我们这种单机小游戏就比较简单。
提交:简而言之就是有一堆表格要填,然后还会有一些文档需要看,相应的材料要按要求准备好。
这些全都做完,在国服顺利上线之后,如果国内开发者的游戏想上美服、港服、日服等外服也是可以的,这需要向索尼和微软提出申请。
总之,拿到开发机只是一个开始,有一堆繁琐的工作等在后面。并且我们都知道,目前在国内做主机游戏肯定不会很赚钱,游戏做出来之后,也很难得到玩家的好评,毕竟现阶段我们各方面的水平和国外的独立开发者差距还比较大。
所以这个事,是需要你用情怀和爱去补足其他方面的亏损的,算是没有钱但就是任性的一种表现。不过,看到玩家握着手柄,在主机上玩自家游戏,感觉还是很棒的。下面这张照片是去年ChinaJoy的时候拍的,演示的游戏是《决战喵星》。
这张是去年12月索尼PlayStation中国发布会会场上拍的,演示的游戏是《OneTapHero》。
如果各位独立开发者想要为主机做游戏,可以先考量一下是不是愿意任性一把。
你好,酷七知道团给你解答 还记得几天前那个只能下载不能用的诺基亚投影Nokia Beamer。作为诺基亚在Nokia World 2013上带来的全新应用,虽然已经上架但是运行要求仍然需要Lumia Black更新。 从WPCentral的上手视频看上去似乎Nokia Beamer十分的神奇,但当我们真正的进行体验之后发现,事实上Nokai Beamer只是在早前Photo Beamer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上的升级。虽然没有那么神奇,但却有着十分不错的提升,不仅仅能够与好友直接分享照片,还能够显示当前手机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当前摄像头所看到的内容。 Nokia Beamer使用的方式十分的简单。当目标显示器在附近时,在目标显示器上登陆beam.nokia.com,然后使用当前手机的Nokia Beamer应用程序扫描QR码,以开始投影。 而当你想要将屏幕投影到远方的某个显示器上时,你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向他们发送连接。 Nokia Beamer并不是实时更新的,并不是传输当前设备的影像或者是屏幕录制,而是通过一张张截图的方式,发送到目标显示器。目标显示器用户能够通过滑动手机来更新当前的显示屏。 同时用户也能够通过自动更新刷新当前的图像,但是自动更新要求用户保持网络连接。 根据诺基亚在应用商店中给出的Nokia Beamer应用的介绍,Nokia Beamer能够在Lumia 820、920、925、928、1020、1320和1520上使用。正如诺基亚投影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样,这款应用能够帮助用户将手机屏幕进行投影。 虽然不能够如无线监控设备那样实时的传输屏幕或者摄像头的数据,但通过Beamer这款应用,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和好友分享照片。而事实上在我们看来,这款应用本身就是专门为采用6英寸屏幕的Lumia 1520和Lumia 1320所打造,这么大的显示屏幕能够更好的显示从其他设备上所发送过来的内容,同时这样的大屏也更加利于分享,你周围的朋友能够轻松的看清楚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当然使用Berame你也可以进行些和题图一样的恶作剧。 满意请采纳
在Android垄断智能手机市场的形势下,讨论Windows Phone超越Android肯定会面临大批Android用户的激烈声讨。有位叫做许来西的知乎网友大概吃了熊心豹子胆,竟在Windows Phone会超越iOS或者Android的知乎问题下面这样写道:Windows Phone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是一个严重被高估的操作系统,并建议大家有钱买iPhone,没钱买Windows Phone,完全视谷歌Android帝国于无物。 他的回答已经收获650+的赞同,在各大回答中排序最高。还针对许多知乎网友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回答作出了较为完善的补充。为了方便大家阅读,WPDang已将他的回答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修正,括弧内为WPDang补充内容。 一、Android系统被严重高估 (一)卡:Java虚拟机机加速了Android的流行,却牺牲了Android系统表现和用户体验。 谷歌Android系统采用了Java dalvik虚拟机的App运行机制。除了虚拟机的内存等系统资源占用,内部代码运行时要通过虚拟机的二次编译,花费更多CPU资源。谷歌已经采用ART机制替代dalvik,但是ART只是把二次编译的过程提前到安装APP的时候,运行的时候直接执行编译过的代码。这种改变可以有效提升运行效率,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它占用大量内存和CPU的问题。同时,APP安装过程会变得缓慢,占用存储空间增加。 在电脑上安装过虚拟机像VMware或者Virtualbox,在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运行效率的低下,用过的人应该都有很深的印象。所以,即使是最高端的安卓旗舰配置也难免卡顿。有知友提到黄油计划,通过提高帧数到60,垂直同步,触摸优化这三项,来提升用户的流畅观感(注意仅仅是观感)。显然易见,这些都是表面工作,隔靴搔痒,没有解决Android卡的根本问题。 凭借Java虚拟机,Android获得较好兼容性,再加上免费开源等因素,硬件厂商遍地开花,Android不火也难。一个产品不是通过提升其品质来吸引消费者,而是通过特定的策略牺牲品质换取市场份额。这证明了谷歌的策略的“精明”,也证明Android的市场份额并不能代表其实际价值。 (二)乱:内存、权限、存储卡等各项系统管理机智缺乏有效控制,用户使用成本高昂。 内存管理乱:APP可以执行在后台,APP关闭后不会从内存中擦除,这两点安卓内存管理的特点并非像它本来的目的那样提高了效率,而是导致了它给人的体验就是“乱”。几乎所有安卓用户都有杀内存的习惯,开机一杀,锁屏前一杀,关掉程序后一杀,用户简直得了强迫症。 桌面启动器乱:一台手机还能装好几个launcher,我就见过很多人的手机乱七八糟,打开个程序还得先进入一个launcher。 内存卡管理乱,软件卸载不干净,卸载了还有残留。即使有各种清理大师也是弄不干净,打开SD卡目录一看,卧槽这怎么这么多文件夹都是干吗的能不能删掉啊! 为了解决以上乱的问题,每个人的手机都得安装个360、腾讯手机管家、LBE什么的,打开一看功能五花八门应接不暇。看似是要解决乱的问题,其实最后更乱了!请问你是在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 什么?竟然有这么多知友表示“我从来都不用一键清理内存哒!” “清理内存的都是小白!”,答主下巴都要掉了下来。360手机卫士的装机量有5亿!其中最常用功能是什么?!清内存!360自然为了迎合用户,把最常用的功能放到最便于使用的位置,就是桌面悬浮窗和摇一摇清内存。 当知友指责5亿手机用户不会正确使用手机,请问,这还是用户的错吗?事实胜于雄辩呐! (三)臃肿:每个Android用户心中永远的痛,手机越用越慢。不管你多频繁清理垃圾,都没用,就是越用越慢。最后怎么解决?刷机!每半年刷一次是必须的吧?发烧友至少一个月刷机一次吧? 有一些发烧友把手机当作玩具,喜欢刷机、定制、DIY。Android确实具有可玩性,琳琅满目的ROM,总要一个个刷起来体验一番。我从Android2.1到Android4.4的各个版本基本都体验过,主流的ROM包括MIUI,CM,Flyme等等都用过一段时间。 即便是发烧友,把各种ROM都玩过一遍之后,都会发现不管如何深度定制的ROM,也难逃Android本身的缺陷,自然也就自觉无趣了。(这样做有一定学习门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而发烧友只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手机只是个工具。作为一个工具来,效率(或者简单易用)是第一位的,Android显然没有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当然,因为Android是用户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开发者会优先为Android平台开发应用,应用带来的用户体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Android应用的体验却很差,当其他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完善的时候,Android的应用优势也在逐步丧失。 总的来说,Android手机的使用体验实在算不上优秀,甚至是不及格。凡是用过Android手机再用苹果的都会觉着,“哇原来世界这么清静这么美好!”。 (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Android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但是应用市场调研机构早前的数据显示,Android应用收入明显不及iOS,实际上开发者优先级排序iPhone可能会高于Android。许来西同学提及的Android应用体验差,应指Android应用权限高,导致的弹窗、木马和病毒等Android应用生态健康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巨大烦恼,后面对WP应用权限低的认可,证实了这一点。此外,Android应用的总体质量,显然并不算差,尤其是相比WP而言)。 二、WP系统被严重低估 Windows Phone缺点很明显,市场份额低,全球市场10%左右,中国市场4%(据多家机构的报告,WP全球市场份额在3.5%左右,中国市场份额在1%甚至更低)。精品应用少,更新慢,这是许多人不看好Windows Phone的主要原因。腾讯天天系列游戏,至今没有在WP上架。百词斩,知乎等应用仍然缺失。天猫还是不能买东西,当当连搜索都不行。QQ空间8月4号刚刚开始内侧的2.0版本才能转发别人的说说。 但是客观的讲,应用缺失在Windows Phone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一、流畅一致的用户体验 价格已经降至500元左右的入门级手机Lumia 520(Lumia 530首发价599元人民币),只有512MB RAM,但是系统运行依然流畅和高端的Lumia 930,并且跑得动狂野飙车8等大型游戏,只是无法运行少量要求1GB RAM的游戏。(与中低端Android相比,中低端WP手机能够流畅运行更多游戏——当然是都有的应用或游戏。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优化不佳的应用,512MB WP设备比1GB WP设备更容易出现应用闪退问题) 二、简单易用,用户使用成本低 Metro UI掀起了扁平化潮流,从系统到应用,都突出了极简(交互)和动态(内容显示)。 应用权限低,没有任何app可以读取你的信息,或者更改你的设置。所有的APP都只能做好分内的事,墓碑式后台,20分钟可以通过少量的API执行一分钟特定任务,少量API比如播放音乐和下载队列可以被软件在后台利用。。每个APP都在ROM或SD卡有独立的空间,缓存和文件都被存储在里面,用户及其它app都看不到,被删掉后就是片甲不留,非常的简单易于理解。 从来没有使用过智能手机的老爸在拿到我送给他并配置好的520之后,所有的应用如微信和股票他都能应用自如,并对语音助手等表示惊喜。(简单易用带来的效率,WP学习和使用成本低,用户无须浪费太多时间去“管理”手机,不再被手机玩) 近日升级的WP8.1 Update,Cortana(小娜)各方面完全不逊Siri,拟人和感情等方面还甩开Siri好几条街。重要的是,它能够向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机型推送,所有机型都能同样流畅的获得新功能。 (这里指的显然是开发者预览版,但是我们已经发现了部分开发预览版升级问题,依然有待微软解决。HTC官方已经声称HTC 8S无缘该版本开发预览版,所以许来西同学表述并不准确。不过他所强调的Android系统升级问题确实十分突出,除了谷歌亲儿子Nexus外,许多厂商的Android设备根本不能指望升级到最新的4.1、4.4、Android L,而WP开发预览版已经能够保证多数WP8设备能够升级最新系统,虽然微软也曾为了NT内核放弃WP7) 三、应用生态的改善 WP应用生态已经呈现崛起迹象,开发者已经更加重视这个平台,QQ空间和支付宝钱包终于在近日得到重大更新,很多软件也刚刚开发出了WP版本(超级课程表和快的打车),甚至我们学校的WIFI连接说明界面都加入了对WP的支持。 发现不管答主费了多少口水,WP系统app的缺口仍然在被不同程度的夸大。WP系统的IE浏览器目前也可以正常访问iPhone能访问的所有移动网页。WP8.1 GDR1引入的代理UA更是彻底解决了IE浏览器对部分移动网页的兼容问题。 此外还有知乎网友提到WP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统计方法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WP市场份额甚至高过iOS(今年Q1,WP英国市占率为9.1,法国为8.3%,德国为6.6%,意大利为13.9%,西班牙为3.9%) 微软免除了9寸以下WP和Win系统授权费,WP8.1和Win8.1的跨平台应用程序(Windows通用应用),应用一次编写可多处运行,而且只有微软有实力统一PC、平板和手机的系统。这些举措说明微软野心很大,同时很有价值和可行性,我们走着瞧。 一些补充回答 千元以下WP是最好选择 WP自知比不上iPhone的完美——iPhone确实几乎是完美的,从系统到生态,从设计到营销,唯一的缺点就是贵——选择了非常机智的做法就是主打低端市场,让你即使只用59美元就能买到一部高效率高实用性的智能机。不管我的其它观点你能不能认同,但至少这一点我是拍着胸脯跟你保证:你要是只想买一千元之内的智能机,WP是唯一的选择,实在比一千元以内Android实用了太多太多! 我将强烈不建议购买的Android机档次保守的放在在了一千元以内。在价位更高的Android,2G RAM的配置以及高通四核(MTK四核?呵呵)这种近乎冗余的硬件配置。你Android不是卡吗效率低吗吃硬件吗,我就管够!用硬件配置弥补系统效率低,那自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Android卡的问题,体验不会像低端机那样不及格。所以,你要是Android粉,买Android中高端机我不拦着你。可千万别超了iPhone的价钱啊! MIUI 看到很多米粉对本答案不满,谈谈MIUI。从小米手机还没出现,以CM为基础的MIUI通过为主流机型适配,在ROM界就有了十足的影响力。答主从那时起就关注了MIUI。MIUI的思路是总结来看是集成,就是把用户可能用到的功能都集成进入系统,甚至字体更换、流量监控、网速监控等功能更是无微不至。而且MIUI模仿iOS,取消了应用抽屉,简化了逻辑。MIUI原生提供ROOT权限——不ROOT的Android怎么用!。对于MIUI用户来说,你只要乖乖听话,什么都用自带的就好了,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Android乱的问题。而且MIUI每周更新、集成主题市场等功能也迎合了众多发烧友的心。这也就是为什么答主认为目前Android最好用的ROM是MIUI。 然而MIUI众所周知的吃硬件,所以对于红米,根据Zealer等评测,仍然吃力,答主也不推荐。再次声明,答主绝非米粉!尼玛小米4跟Lumia 930这么像的事儿我跟你还没完呢! 厂商该不该把权限开放给用户? 有网友提到:“封闭导致少的简洁>开放导致多的臃肿,不敢苟同。”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就此问题提炼一下:智能设备的权限,是应该尽量多的开放给用户——让用户尽情DIY,还是限制权限而通过设计来引导用户? 从Windows、Mac OS、Linux的诞生之日起,就在IT界争论不止。很明显,Android选择了前者,而iPhone和WP选择了后者。想当年,当伟大的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拿出连壁纸都不能换的iPhone时,引起一片哗然。而iPhone最终没有像众多媒体和设计师预测的那样“纯粹是垃圾,没有前途”,今天它的成功有目共睹。乔布斯说,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iPad发布并再一次出乎意料的大获成功之前,甚至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平板电脑”这种需求。 对于这个设计哲学问题,答主自认为没有能力解答,所以在知乎上提出该问题。不过答主偏向认为,厂商应该封闭权限通过设计来引导用户。iPhone的高效和易用,Android系统的复杂和乱,就是很好的证据。有目共睹,能用真正高效率的使用安卓这种“复杂”的系统的人并不多(MIUI虽然开放同样开放权限给用户,但更大力度的引导用户,就是答主之前所言乖乖听话)。 正面回答楼主问题: Windows Phone 会超越 iOS 或者 Android 吗?我的答案是,很有可能。更有可能的是,三大操作系统三足鼎立,份额差别不大。
天知道,还是多看看说明书吧,或者网上找教程
网络上说诺基亚之前是军工厂商,所以做过很多奇怪的东西,包括纸、电视机等,现在诺基亚的手机部门被微软收购,但是他自家的诺基亚网络、诺基亚地图、以及诺基亚先进科技部门都是他现在的盈利部门,具体可以参考诺基亚最新财报。WPDang的文章:http://www.wpdang.com/archives/105829.html
LiveSino的文章:http://livesino.net/archives/6908.live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wpdang(wp当前在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上一篇: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怎么加快攀爬速度